“引导消费”,“铸造梦想和形象”向来是时装广告的功能。面对现在ICON当道,网红横行的的广告时代,你是否曾想起当年的黄金时代?
CHANEL曾经用一双穿着丝袜的美腿就将COCO5号香水卖到供不应求的境地;Louis Vuitton在没有一只包的女性广告里将包包卖到空空如也;GUCCI更是在竹节包的广告里将意大利古城墙当作了背景。这些曾经创意性十足的广告都让人形象深刻。在不缺乏视觉冲击的同时,更是让人有一种想把它撕下来私藏的冲动。
相比于现在广告运用大量明星,超模来达到自己的推广目的。早期的时装广告更像是在深闺里的大小姐。含蓄,犹抱琵琶半遮面就像是她的代名词。50年代到90年代的时候,品牌更喜欢将信息隐藏在画面中,需要通过顾客的驻足观看,用心思考来了解这个广告到底想表达什么,卖什么东西。
甲壳虫汽车的“想想还是小的好”的广告语,NIKE的“just do it”简直经典到不能再经典。当Clavin Klein还没有与Justin Bieber 相遇时,还在用着“我与Calvin亲密无间”的标语驰骋着内衣界,成为其中翘楚。
川久保龄的存在一直都是时装界的奇葩存在,不是专业出身的她不仅仅在服装的风格上独具一格,在时装广告上也是天赋异禀。在品牌COMME des GARCONS的运行中,有一组广告大片让人十分印象深刻。这组大片没有任何品牌产品,运用古怪的机械装置代替衣服和模特,效果颇为诙谐,更是达到了很好销售效果。
将这种诙谐手段运用到极致的还有Helmut Lang,在他作为掌门人的时候将一直将毛裁剪到一半的山羊作为广告的主角,将当季的主打款双层剪羊毛大衣宣传到了淋漓精致。
当然90年代的经典案例不仅仅是这些,意大利品牌Benetton的经典案例风,一个手铐说明了一切。还有摄影师Olibero Toscani将时装品牌和艾滋病,海湾战争等敏感的话题联系在一起。那个年代的时装光改看似古怪,奇葩,实际上都是在传达一种文化内涵和文化诉求。
而现在的广告又有多少这样的情怀和设计呢?我们再也没有让人烂熟于心的经典广告词,不管是杂志还是媒体还是微电影,都恨不得将明星代言人和爆款出现在每一帧,每一个镜头里。将促销标价变为主题。这意味着意识流的形式将要退出舞台,现在的我们需要的是现实化,具象性。直接,才是现在广告的标志。
不过这中间还是有人在苦苦挣扎,虽然再也没有当初心悸的感觉,但还是让人觉得能做到现在这样也是实属不易。
2017年的所有广告中最奇怪的一支便是Moncler。由Annie Leibovitz拍摄的这支广告并没有出现“it模特”。取而代之的是中国表演艺术家刘勃鳞,身穿Moncler的他透明得完全融入背景——这是对他以往作品的延续。
不同于传统时装大片,Moncler 2017春夏季广告重点不在衣服而在刘勃麟本人,这位艺术家绰号是“隐形人”,通过在自己全身绘制图片“迷彩”,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刘勃麟的作品不仅是艺术,也是对中国本土的社会政治批评。正如他本人所说:“通过与Moncler合作,我想邀请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与思考艺术。我们站在这个后工业时代与虚拟时代的交汇点,现代科技、人造景观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我作品的出发点。”通过对这种创意努力的发掘,Moncler与时尚保持了距离,努力实现自我提升,进入兼具文化与政治思维的当代艺术领域。
BALENCIAGA 公布出全新的春夏系列宣传广告大片,更是玩起了与众不同的偷拍风格。保安拦截、模特遮脸并仓促逃离等等细节尤为瞩目。虽说是偷拍式风格,但是每张照片中 BALENCIAGA 的春夏系列单品如包袋、配饰和服装都十分吸睛,存在感极强,额外的引人注目,宣传目的妥妥的办到。
虽然这些时装广告也是有趣味性,让人眼前一亮,却无法掩饰那深深的商业气息。可能也是因为现在的时尚不再仅仅属于精英阶层,让自己放下高傲的身姿,以平等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交流的营销模式,再也不需要天马行空和无厘头的创造。赚到钱才是真理的时代谁还会逼着自己苦了自己的脑细胞呢。
如果网友要开始群起而攻之,说这样还是什么时装广告,还有什么时尚之言?可是这种态度和想法又有什么错误呢。当流量担当们穿着品牌新款出现在活动,机场……所有有镜头的地方,就证明着被他们挑中的单品可能就是下一个爆款的幸运儿。当KOL们只要动动手指,在社交媒体上一条简简单单的动态也许就会让一个品牌的季度销售额翻一番。这样的投资可比一套大制作的广告片划算的太多。
虽然创意性,个人意识对于一个时装品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争取在现在的风格中拔得头筹也不外乎是一条再合适不过的阳光大道。时装本就是艺术与现代社会的产物,也是映照当下社会现象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