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老师布置了一项给家长的作业——亲子共读,和孩子一起读书,写一篇读后感。

每天30分钟,和孩子一起读课外书,我发现了有这么几件小事可以来说一说。

1. 孩子读书特别快;

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 费曼学习法;

4. 陪伴的意义。

一、孩子读书特别快

阅读速度快,通篇读完之后,问她,“这篇讲了什么?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刚读完可能还记得。过几天再问,就完全不记得了。

所以,这样阅读的意义不大,可能还不如和同学的闲话记忆得久。

为什么让孩子读课外书呢?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当然是希望孩子在课本以外多读好书,能出口成章,看见落日,能吟诗一首“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而不是,一句“好美”走天下。

可这样的泛泛而读,不带目的的课外阅读,阅读量巨大,也难以达到量变引发质变的目的。

那么,教会孩子深度阅读,像学习课文那样的阅读是有必要的。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人的记忆与遗忘规律。

实验证明:在学习仅过了20分钟后,就忘记记忆内容的42%,1天后忘却量已经达到了66%,到了第31天,忘却量高达79%。他根据实验结果,画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所以,一个寒假下来,表面上读了不少课外书,但真正留在脑海里的课外书可能为零。

孩子是没有学习主动性的,所以希望老师能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定学期的学习计划。

三、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的灵感源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知识点,用自己的语言教给别人。在讲解过程中,你会发现对此知识点的知识缺口,带着疑问返回去重新学习。再次,用更简练或者比喻的方法让人明白专业的知识。

这种主动学习的方法,应该推广给所有的学生,让学生能学有所得,而不是为了应付而学习。

四、陪伴的意义

通过这个寒假的亲子共读,让我们家长和孩子之间有了短暂的和平共处的状态。

亲子共读的这半个小时,家里面父慈子孝、岁月静好。

陪伴似乎是每天都发生,但是父母和孩子双方都不在意的事情了。

父母对孩子就是催催催,催着看书,催着做作业,催着睡觉。

孩子对父母就是烦烦烦,被催着看书烦,别催着做作业烦,被催着睡觉烦。

温馨的陪伴已经成了奢侈品。

感谢老师带来的亲子共读作业。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